医保谈判“底价”揭秘:底价不一定是谈判最终成交价
医保谈判底价揭秘:底价不一定是谈判最终成交价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专家的谈判金句感动全网,谈判视频最近几天火上热搜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日前,国家医保局就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底价问题作出解读。
底价怎么算。
在视频中,国家医保局谈判专家张劲妮多次坦言,谈判组对于底价可以调整的空间是零。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礼来此次参与谈判的主要有两大品种,一个是阿贝西利片,该药于今年3月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乳腺癌,是第二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CDK4amp;6抑制剂。。
她提到的底价从哪里来呢。
一场成功的谈判除了靠谈判桌上的定力和魅力之外,背后是强大的支持团队在灵魂砍价前,医保方和企业都要开展大量准备工作,反复论证,评审,测算,沟通这些是底价产生的基础
底价依据的资料一方面来自企业国家医保局表示,谈判前企业按统一模板提交测算资料,主要包括:药品基本信息,相关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信息,意向价格,以及相应证据材料
另一方面来自市场和患者例如基于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
底价产生的测算环节依靠科学的评估方法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表示:在已经开展的4次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工作中,医保谈判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测算评估方法更加科学
基金测算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型,综合考虑参保人合理的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对药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估郑杰说
底价为什么不直接亮。
视频中,谈判专家多次引导企业报价,那么,他们既然知晓底价为什么不直截了当问企业接不接受。
科技日报记者回顾了往年的医保谈判视频,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注意在一次肿瘤药的谈判现场,在企业代表第一轮报价后,医保谈判专家现场打开一个密封信封,说道:多少价格我们测算专家计算出来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来看一下
焦点访谈的视频截图
据国家医保局解读了谈判现场的流程:首先由企业方报价,企业方有两次机会报价并确认如企业第二次确认后的价格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的115%,谈判失败,自动终止如企业第二次确认后的价格不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的115%,进入双方磋商环节
张劲妮说底价的调整空间是零,是由于这一条: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的价格必须不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另一个品种是依奇珠单抗注射液,属于IL-17A单克隆抗体,适应证是银屑病。
国家医保局表示,谈判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医保方和企业方的底线是否存在交集利用谈判机制,引导企业报出其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是医保谈判专家的职责
可以看出,一个成功谈判的最终敲定价格并不一定是底价,而是医保基金可承受,企业可接受,百姓最优惠的价格。
什么样的底价是好底价。
郑杰直言,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的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
最大范围惠及百姓的医保谈判除了让百姓少花钱,还要让百姓用新药,好药。
国家医保局在解读中表示:最近几年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主要面向近几年新获批上市的药品。
例如由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发的我国原创新药甘露特纳胶囊,此次经谈判进入医保资料显示,去年该药就通过专家评审走上过谈判桌,但谈判失败今年,该药降价66.92%被纳入目录
相关资料显示,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激励着我国创新药,原研药的研发,有利于我国患者尽早享受科研红利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要花4—9年,2019年缩短至1—8年,2020年为0.5—5年
针对创新药的有效性,国家医保局表示,除了接受企业提交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对应证据外,还会请药监,卫健等部门提供药品支持资料,为谈判前的评审提供支撑此外,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药品真实世界研究,未来在目录调整中将更多依靠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