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专家:中国古文明时间最长源自其适应性、科学性强

栏目:文化    时间:2021-10-20 15:47   来源: 中新网   阅读量:5184   

题:专家:中国古文明时间最长源自其适应性、科学性强

“中国古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古文明,可以认为其时间最长。”在持续举行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观点阐释道,“这说明其适应性、科学性强。”

1921年深秋,瑞典学者安特生等人在三门峡仰韶村进行首次考古发掘。。这一铲,唤醒沉睡数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国历史的信度,由此步步增强。100年来,中国考古人一铲一铲发掘出5000多年不断裂的中国文明,有力地辩驳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世界各大古文明的时间长短不一。为探寻纵深,多年来,刘庆柱的足迹遍布几大古文明发源地。

在他看来,古老文明不断裂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至嘱、一种思想延续的时间越长,说明其适应性、科学性越强,“如果大家用都认同的观点去理解人类历史,5000多年不断裂的中国古文明时间最长。”

为什么中国古文明不断裂?刘庆柱阐述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都是国家至上,有着一致的国家认同,而西方是宗教、政治二元化社会结构。

此外,中国人有着极强的祖先意识,对人文始祖黄帝的认同度高。如,在清代帝王庙里,供奉着三皇五帝以及后来的历代皇帝,刘庆柱说,“新朝代是在推翻旧朝代的基础上建立的,按道理上下朝代应水火不容,但中国不是这样,后代还给前代皇帝修坟,这种正统观念,维护了国家的一脉相承。”

正是历朝历代当政者对国家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对家国同构的认同,才让中国古老文明得以延续。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一直延续至今,如何看待这一特征?

刘庆柱解释,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家叫“孝”,在国叫“忠”,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如北京四合院一样,突出一个“中”,正方是当家长辈居住,两边厢房是晚辈居住。再如,“国家”和“国民”的关系,在中国,“民”与“国”相连,这从文化艺术作品可见一斑。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戏剧,讲的都是家国关系。

这些观念在中国形成了一种尊严,刘庆柱认为,这种尊严对政治制度的稳定和传承有好处。三联书店近期出版的作品《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以三星堆遗址为出发点和核心,还对宝墩遗址和金沙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考察,将视野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但他同时认为,“这也是一种束缚,如何平衡利弊还需更多考虑。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权威性的解读,也涉及到神话与史实,发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诸多学术争议和公众质疑。”

刘庆柱说,国家至上的思想观念、多元一体的格局延续、社会特征的认同意识等诸多因素,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据悉,该书作者团队在发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于蕾,原站长陈德安等学者,以及北京大学文化学院孙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劲松研究员等专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