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保护皇家档案的双重保险延续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

栏目:文化    时间:2021-11-10 22:14   来源: 中新网   阅读量:5400   

明清皇家石室金匮有哪些秘密地图集档案中记载的经过岁月洗礼的重要内容有哪些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位于南池子街136号的明清皇家档案馆——皇家历史纪念碑中找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最近完成了帝国历史纪念碑的修缮和展览布局闭关百年后,故宫旁边的神秘庭院正式向团体开放预约参观珍贵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延续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

什么是石室金匮。

保护皇家档案的双重保险

黄陂是中国最完整,最古老的皇家档案馆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它的整体建筑和原始模式保存完好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艺如何存放重要的皇家档案我们可以在《石室金匮》的基本陈列中找到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古籍和档案的保存和保护,被誉为西藏的金匮,西藏的祠堂,为世人上了一课石室金室是中国古代人收集档案的重要方式,意思是把重要的档案放入金室,然后把金室放在石室里其中,金匮指金匣,石室指砖石房

按照中国传统的石室金匮的保管理念,《石艺》历时两年建成,专门用来存放明清两代皇帝的记录,圣训等珍贵书籍走进《皇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史》馆的正殿,这是北京最大的无梁式厅堂建筑它是用砖石建造的,没有钉子和木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头房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步入正厅,可以一窥正厅的细节厚石门窗,高大的石梯田,东西向的窗户,圆顶形的屋顶.为什么是这种设计工作人员透露,这其实体现了皇史家的——防火最重要的功能这种设计更容易通风,冬暖夏凉,使整个房间保持恒温恒湿整个建筑具有良好的防火和抗震性能,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

沿着楼梯,登上1米高的大石台,32间明清金殿排列整齐,摆放在正殿中央,气势壮观这些从明清时代延续至今的金屋,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古代,金匮相当于一个收集绝密文件的保险箱,每个长约1.35米,宽约0.75米,高约1.3米它由楠木或樟木制成,并覆盖有镀金的铜皮,以防止蛀虫和发霉根据史料记载的金匮大小,估算出使用的黄金数量平均每个金室需要近1公斤黄金,可见皇室对这些档案的重视这也是保护皇家档案馆免遭火灾的第二道防线金匮,石室成为保护皇家档案的双保险

《金匮要略》所收档案的内涵是什么。

记录明清两代皇帝的言行和重要政事。近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完成了黄石营的修缮和布展工作。

明清时期,释疑皇帝主要收集史书,圣训,玉牌,《永乐大典》册,通用邮票等史书,辞书在主馆的基本陈列中,金匮要略展板上详细讲解了金匮中文献档案的作用其中,实录是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著作

根据编修制度,清代档案形成了多个版本,按装帧大小和格式分为三种类型:陵,小和大凌被皇帝赐修后,作为母族写了四个版本其中《小红绫》2册,干青宫1册,内阁首辅馆1册,《红绫》有两册,一册是帝国史,一册是盛京史这本回忆录和存放在金屋的圣训是大红绫版本回忆录用满文,中文和蒙古文,圣训用满文和中文

了解金匮内涵保存皇家档案,然后观看这些金匮它们的表面刻有精美的云龙图案仔细看,每个金匮都有不同形状的龙,因为每个金匮都来自明清不同的朝代工作人员说,正是各个朝代的审美特点和铸造工艺,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些独特而精美的装饰图案据记载,明朝造了19个金匮,清朝继承明制,继续造金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152个金屋参考乾隆朝《皇史宬全图》年的金匮数量,其中32间保存在皇帝历史正殿,其余移至新博物馆

除了金匮之外,正殿中,石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块石碑东北角的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诗《共黄沾诗艺》,西北角的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玉容,玉牒向盛京15年进贡送别的御书

展览亮点

旱季《坤舆全图》

当时最新最完整的中国地图

清朝皇帝和传教士之间有很多互动展厅里,一幅《坤舆全图》的丝绸画由法国传教士米歇尔贝诺斯特绘制,并赠送给乾隆皇帝在这张地图中,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都是用秋季投影法绘制的,并且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和标注除了东西半球,它周围还有十多幅天文图这是当时中国最新最全面的世界地图米歇尔贝诺斯特将哥白尼的日心说带给中国人,并介绍了开普勒三定律和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最新发展这张照片涵盖了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东西方地理和天文学的最新成就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帝的法国《亚洲地图》,179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总监柏灵致中国政府的关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信函,20世纪初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照会和国书等珍贵档案。

《两河地里图》

再现中国丝绸之路的风貌

在朝廷,修复后的东,西附厅也被用作展厅,展示中国的第一名。

历史档案馆的部分馆藏正在东配殿展出的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7至20世纪初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中,32件展品通过精美的舆图,画册,详实的国书,奏折,信函等,再现了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展览中的第一幅图,来自明朝《两河地里图》,是其中一幅局部图的复制件《两河地里图》是一组图册,为彩绘绢本,共42幅图,每幅都附有图说工作人员说,这组图册以山水图的形式再现了17世纪前后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政治沿革,自然环境,风俗特产等状况,当时,这组图是作为一个文件的副本,配有详细的说明,呈递给皇帝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代表明代东方星象学最高水平

展厅内,一件巨幅星图置于墙上,明亮的色彩,细致的描绘,引得观众驻足细细欣赏。自9月以来,黄世民一直向政府机构,机关,档案系统,大学和其他团体开放,以进行预约访问。

这是明崇祯七年礼部尚书徐光启与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共同创作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原件宽4.52米,高1.715米,色彩部分全部用矿物质原料,星座采用泥金标绘,图上绘有大小20幅星图及天文仪器图,另外还有两篇图说。明清皇家“金匮石室”是什么样的?。

这幅巨作主要由两个大图——南赤道所见星图,北赤道所见星图组成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外圈标有赤道和黄道十二宫金色的星被画成大小不一的形状,既有星座,也有星云,甚至还有白色的银河,各星座的名字有沿用传统的中国命名,也有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名字在两幅主图之间及外沿,分别绘有《赤道图》,《黄道图》等各种小星图14幅,黄道经纬仪等各种天文仪器4幅,同时在整幅图的首尾,还印有徐光启所撰《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及汤若望署名的《赤道两总星图说》两篇长文

这幅图共绘恒星1812颗,打破了中国传统星座1464星的惯例图中所使用的数据,继承了我国古代星图的内容,又吸收了当时欧洲天文学的成果,代表了当时东方星象学的最高水平图中星数之多,内容之完备,是17世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星图佳作,见证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史,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工作人员介绍,这幅舆图目前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舆图库房,分别卷放保存于8个纸质圆筒中,由于原件是有着380年历史的文物,形制巨大,一般不作展出利用,现在展览中看到的是按比例适当缩小的复制件。

朱笔数学草稿

康熙创造方程式术语

几张红字算术草稿,出自康熙皇帝之手,是他练习西洋数学时,用朱笔在纸上列的计算数列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皇帝做数学题的稿纸为数不多,装在写有圣祖算草字样的封套内保存

康熙帝尤其喜欢西洋数学,像我们熟知的方程式中元次根等术语,都是康熙创造的据史料记载,康熙学习数学十分刻苦,也很有天分,曾提出直角三角形的五种解法他常请传教士南怀仁进宫授课,但南怀仁中文,满文水平有限,给康熙授课时要将许多精力放在语言的解释上,十分费力一次课上,康熙突然想到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译为根或解: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南怀仁听罢,连连称赞康熙的领悟能力和创造力

观展·提示

地点:东城区南池子大街136号皇史宬内

门票:免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