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密度影响乡村格局
农村的传统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方形,长方形到出村公路这是从农村伸向城市的手臂,它表明外在信息的重要性超过了内在信息
在传统村落里,主干道往往在村边人们聚集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里,分成几条街,中间的主街是最繁忙的
这条主要街道上最热闹的地方是村子的中心村子东南西北的村民到这里需要差不多的时间,这里在历史上往往是村子的中心历史上,为了防止盗匪,村落挖深沟,堆砌寨墙,形成具有防御和生活功能的村落,与城市格局十分相似
村民们有空的时候,就聚精会神地在中央大街的中心区域聊天他们吃饭的时候也会端着碗去中心区,这里是整个村子的信息交流中心,也是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从这里获取信息最方便,传播信息也最快这种模式非常合理村民们并不都互相认识街道是天然的边界同一条街,物理距离近,彼此更熟悉有一个中心可以让信息交流更有效率
小卖部往往在村子中间有的村比较大,会有两个小卖部,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支撑着两个社会中心大多数商品交易都是由小卖部完成的当村庄人口增加时,它会以物理中心为中心整体向外扩展
基本上,村子与主干道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远离主干道主干道像一根绳子,村庄像一串水果,连接主干道的出口道像一个水果柄
为什么村庄不建在通往城市和镇政府的主干道沿线我猜重要原因是村民对外交往不频繁,普通人一年进不了几次城,不依赖主干道靠近主干道未必是好事,会让外部威胁更直接还有安全因素,容易被盗,容易被车辆撞还有卫生因素——干旱时道路尘土飞扬,雨雪后道路泥泞
不仅是村庄,以前的城市建设,大部分都是9公里的地方,也就是距离交通枢纽9公里要建城市的地方经济活动默认在一个城市里完成,所以单个城市就有各种各样的产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子的中心悄然发生了变化,主干道变成了马路,干净了公交通了以后,对外交通也方便了伴随着考上大学,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增多,人们开始在主干道附近自己的耕地上建房慢慢的,村子中间变得空荡荡的,主干道两边的房子越来越紧
村庄又壮大了,乡道变成了街道像糖葫芦一样的村庄穿在乡道上,果梗已经不见了
主干道成了村民新的活动中心村民习惯性地聚集在这里,车辆和行人在这里来来往往,这也是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这里新建的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村中心的小卖部慢慢的打不开了,关门了村民聚集在这里,就像大城市的白领聚集在星巴克,就像看电影,看人来人往,摄取信息
以前村民对外面的世界不抱希望,城市很远,无法到达,现在却触手可及大部分家庭都在城里买了车买了房,孩子也住在城里对外交流使交通更加重要这是对外联系的出入口
主干道可以方便快捷的通往市区,也方便聚集各种资源村民可以在这里快速接触到外界信息,这里成为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