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CT反超进口,高端设备靠什么打天下?
一场成功的逆袭,国产设备像一支穿云箭,划开了外资遮蔽中国市场的幕布。
医学影像设备被称作工业体系中的蓝宝石,是与大众关联度最大的一个分支体系。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产业水准扶摇直上,在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利润总额、工业产值等各个方面不断跃升,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产业架构。
自上世纪70年代CT进入我国以来,我国大型医疗器械就以进口为主,从高端医疗机构、三甲医院到县级医疗机构,国产品牌的份额总是无法实现突破。
尤其是大中型、中高端医疗装备、高价值医疗材料、高端植介入体,更是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为破解这种困境,国家按照“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的思路,明确了医疗设备国产化的路线图。
与这一份图谱平行的,正是本土企业高端系的行动轨迹。
进化论:国产设备反超进口,背后缘何?
数据的反馈是最直接的。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CT总销量约3200台,其中以东软医疗、联影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比超50%。东软医疗的销量更是超越行业巨头西门子,成功跻身国内前三甲。
市场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国产CT全面崛起,产品向中高端覆盖。目前东软医疗、联影、明峰均有256排以上超高端CT上市,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 CT 产品线较为齐备的企业,此外安科、万东也在CT领域有所布局。国产设备在硬件平台与进口品牌工力悉敌的同时,还兼具临床应用和业务流程本土化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肯定。
有分析表示,近年来无论是MRI、CT、DSA、PET/CT等高端产品,还是中低端的基础医疗设备,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已呈现出“创新能力从弱到强,重大产品从无到有,关键技术从低端到高端,应用环境从不佳到好转”的格局。
这一反转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暖风的推动。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落实采购法,国产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将大力扶持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七大医疗器械领域。
这意味着,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将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将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会明显提升,将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力。
在政策扶持和技术突围下,国产替代的趋势将不可逆。
是非题:国产高端影像设备突围,是噱头还是硬实力?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总量将接近万亿。从《中国制造2025》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推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这背后是硬核科技的支撑。
大型医疗装备行业是一个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度密集的领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水平。其核心技术涵盖材料学、检验医学、生命科学等,是多学科交叉、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既是全球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为了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壁垒,企业必须进行持续创新、长期积累。
作为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代表,东软医疗招股书显示,自1998年成立以来,东软医疗先后创造多项中国第一,包括中国首台全身CT,首台16/64/128/256/512层CT,首台超导MRI以及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血管机等。凭借20多年的研发经验,东软医疗已在全球范围内提交1,486项专利申请,其中1,318项为创新专利,同时拥有170项主要计算机软件版权。
诞生于2011年的联影也有着出彩的创新履历。联影招股书显示,通过十余年的积累,联影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500 项,逐步掌握了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谱仪、梯度功率放大器等核心部件关键技术,推出了国产首款3.0T MR及9.4T动物MR、行业首款75cm大孔径3.0T超导磁体等创新成果,并且是国内唯一具有PET/MR研发能力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明峰医疗同样是创新大军的重要一员。据统计,近十年时间,明峰医疗在设备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0亿元。其招股书称,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455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51项、境外发明专利 11 项,并曾参与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可以说,突破“卡脖子”、市场份额实现反超,是国产品牌硬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写照。
排头兵:本土械企靠什么获得市场持久信任?
医疗装备连接着临床,也连接着产业革新,这两者的紧密结合意味着“技术的发展节奏必须跟着临床需求走”。
那么对于医院端来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对于企业方来说,靠什么赢得市场的持续关注?
一家知名大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谈到,对于患者流量较大的头部医院来说,选择设备的首要标准就是“连续扫描能力强+精度高”,要能够满足大量检查需求,使医生的工作流程再优化、不阻碍。和进口品牌比,国产品牌在临床应用方面更了解中国的医疗现状,更懂临床需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高剑波教授也公开谈到,从使用国产极速能谱CT开始,到256层CT,再到512层CT的应用,可以充分感受到国产医疗高端CT的快速发展,扫描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图像质量和进口设备比较完全不逊色。
关于国产品牌的未来走向,如何能获得市场的持久信任?有专家表示,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向。一是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走开放合作、跨界共赢的道路;二是加强人工智能、5G、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行业附加值,在远程医疗、精准医疗方面加快布局,拓展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三是继续加强对关键核心部件技术、芯片、新材料的攻关,不要让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整体来看,我国医械行业虽然还处于攻坚阶段,但以东软医疗、联影医疗、明峰医疗为代表的企业,已经逐渐摆脱了技术、渠道、供应链等因素的制约,真正实现了与进口品牌比肩并跑。
在未来,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本土企业在高端设备领域会出现颠覆式的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为全球产业发展打上属于中国的烙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