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生物:安发事业溯源与探讨之八“科技财神爷”技传四方
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卓越的表现留校任教的高益槐毅然申请停薪留职,回乡务农。
选择停薪留职回到家乡,高益槐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必须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觉得自己在现代化种菇方面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需要知道第一线菇农面对的实际问题。
回到家乡,高益槐很快便投入到培育真菌新品种的工作当中。他先是成立了宁德山海资源研究所,对食用菌进行育种和加工;而后在国家科委的协助下,结合产业界的资源,他与当时青岛海洋大学教授、著名的生化学家、营养学家蓝进教授一起召集了数十位相关研究人员,又成立了华东疗效食品研究所和古田县食用菌工业研究所,开始了对山间、海中具有疗效的各项资源积极地展开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末高益槐发明的香菇露天栽培技术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1988年,高益槐的香菇袋料人工栽培研究成功后,日本著名食用菌专家福岛先生专程来古田拜访他并考察古田食用菌市场
高益槐和技术员姚淑光等共同协作,经过数年的研究,终于在1989年,取得了银耳人工高产栽培技术的新突破。银耳培育的成功也推动了香菇、黑木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菇等菇类的代料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很多成果被迅速推广至全国,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注入了一剂良药。
高益槐在实践中善于对症下药,解开难题。福建省建瓯市徐墩乡1986年栽培的2万多袋香菇到期不长菇,农民们急得团团转,请了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的专家都没有解决,最后找到了高益槐。高益槐来到现场,反复检查了培养基和菌种后都没有发现问题。于是他开始化验水质,发现当地水质含碱度高,他就亲自动手帮助农民用加入柠檬酸的水浸泡菌筒,使菌筒内的酸碱度适中。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一周后,大多数被浸泡的菌筒都长出菇来,农民们高兴地奔走相告说“老高真灵”。
为帮农民解决问题,闽北所有重要的菇区,高益槐几乎都走遍了,甚至法院还找过高益槐。1988年,浙江省温州的一批菇农通过银行贷款,花了几十万元,从当地的一个菌种专业户买来40万袋香菇菌种,但把菌种种到地里后,到了应出菇的时候却不长菇。菇农们认为是菌种的问题,于是就气愤地涌到卖给他们菌种的专业户家,把这个销售“假种”的“骗子”痛打了一顿。被打伤住进医院的专业户觉得自己很冤,因为他销售到其他地方的菌种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怎么就温州的几个地方有问题?
法院无法评判到底是不是菌种的问题,温州市科协和科委的领导来请高益槐去现场帮助鉴定。高益槐来到现场察看,几百双农户的眼睛看着他,销售菌种的专业户也紧张地期待着高益槐的鉴评结果。
看完菌种之后,高益槐知道与徐墩乡的情况一样,菌种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他告诉大家:“不是菌种的问题。”话音一落,现场立刻躁动起来,菌种销售专业户的家属当时就给高益槐跪了下来,感谢高益槐还他们一个公道。农民们也急了,问高益槐:“你说不是菌种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高益槐告诉大家是当地的水源和配方问题。高益槐教农民如何改变配方,怎样用柠檬酸解碱。
不出所料,7天过后,40万袋菌种全部出菇,有的一袋菌种长出一斤多的菇。面对几十万斤的鲜菇,菇农们是又喜又忧!随后温州各大媒体报道了这次事件。
美名一出,全国各地争相聘请高益槐担任菇类生产的高级技术顾问的机构,多达20来家。第一个聘请高益槐的是中国科学院振华公司,然后是山东省青岛市、江西省秦新县、湖南省资兴市……
很多地区的政府领导也来到古田,请高益槐去当地做培训。从此,高益槐每年到各地讲课在百场以上。据统计,高益槐为全国各省、市、县培训了2万多名农民技术员。
也就是从那时起,福建古田这个“食用菌之乡”与高益槐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在菌菇的推广种植和技术改良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推动当地菌菇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菇农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科技财神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