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案例”获多国人士点赞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由中国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目前已有26个缔约方及相关国际组织响应。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成为“昆蒙框架”通过以来全球第七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完成战略行动计划更新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近年来,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立,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2023年,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4.01%,红树林面积增长到了43.8万亩。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做出了领导性的作用。”世界自然基金会前总干事、国合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专题政策研究外方组长兰博蒂尼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看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人民福祉及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需要共同努力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的雄心壮志。中国红树林的增长案例,正是《昆蒙框架》目标的一个生动体现,它展示了通过具体行动,我们可以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实现净增长,这是可衡量、可感知的进步。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每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物种、每一个栖息地的恢复和改善,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副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说,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中国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广袤的陆地生态系统到浩瀚的海洋世界,中国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着与世界各国相向而行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这样重要国家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我们对于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共同目标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克思婷说,要实现“30×30”目标——即2030年至少保护30%面积的陆地和海洋,我们确实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以及所有利益攸关方和部门的积极参与。在中国,我们已经看到了多利益攸关方合作带来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食品和农业领域,通过减少食品丧失和浪费的倡议,中国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各部门的协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展示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政府、金融机构、产业领导者、学术界和公众可以如何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目标的实现。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国际政策司副司长希尔特说,德国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无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加入了“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以及中国随后加入德国的加速合作伙伴计划,都体现了双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这种频繁的、有效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更为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加强合作,双方可以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
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负责人威尔认为,中国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大自然保护协会深刻认识到,若能将所有利益攸关方纳入自然公园体系,将极大提升保护效果。为此,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中国科学院展开了紧密合作,共同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园体系贡献力量。“我们高度评价这一合作的成果,它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也为实践层面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