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姜卫东:建议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提升农业产出效益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提出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提升农业产出效益的建议。
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家领导人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富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农村成片土地碎片化问题仍然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思考
姜卫东指出,当前制约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我国大部分区域人均土地一亩左右,总产出2000斤左右粮食,总收入2000多元,去除种植成本,不算劳动力成本略有盈余。如果由企业运营,加上土地租赁费和劳动力成本,规模小了也达不到保本点。由此可见,农民的种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导致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很多地区也出现了农田撂荒或植树的现象。
2.土地碎片化严重。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少,每户土地很多不在一起,户与户之间的土地都有地埂隔开,既浪费了土地,又限制了农业机械作业效率。
建议
基于对行业发展的洞察与思考,姜卫东提出建议:
1.随着农村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各地农业发展实际,支持鼓励发展规模农业,促进机械化规模高效生产,实现规模效益,真正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业成为人们向往的产业,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地方,让农民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
2.打破地埂观念,通过电子地图确立农民土地边界。成片土地把地埂打破相对简单,山坡土地因地制宜,尽量把土地联合起来,创造机械化作业条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土地的农业基本收入和征地收入都归农民所有,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保障农民的权益。
3.农业的出路就是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就是多产粮、产好粮,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县、镇(乡)、村要把规模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把国家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扎扎实实做好宣传、引导,积极推进试点、示范,真正让从事规模农业经营的企业实现效益、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从规模农业经营中得到实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