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不造车但已“上车”
5G时代,关于连接的想象空间正在被不断放大和延伸。
从主营业务手机的厂商尝试涉足造车,智能驾驶舱,到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打造手机团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为智能连接的未来生活打开了诸多场景演进需求甚至商业发展空间让车与机的互联,以及背后更大的生态链接技术的进化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各类终端厂商都在思考的命题
目前手机厂商正在推进包括车钥匙方案,APP无缝切换,观看模式等探索,但仍存在交互受限,生态封闭,互联方案不一等明显问题想办法破局尤为关键
最近几天,OPPO,SAIC,SAIC零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发布了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及生态域白皮书,展现了全新的尝试路径。
OPPO副总裁吴恒刚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分析,早期的车机互联可以称为车内互联网,即互联网在车内,但未来,我们不仅要去车联网和把车放到网上,还要云上网所有物联网设备都将基于端云协同进行连接,这是OPPO车机互联的终极建设方向
OPPO的合作伙伴SAIC此前将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称为灵魂,称不愿意由一家供应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企业需要平衡坚持自身定位和开放边缘能力之间的关系
目前OPPO和SAIC的联合发布,意味着双方都有很好的技术能力架构,希望未来能够打通至少在Android阵营,是希望尽可能统一成为标准的现在的行业,只有开放,才有生态的未来吴恒刚这样指出
融合计算时代,不同的终端厂商有不同的思考和应对很难说哪种模式是最成功的,但可能是完全可信,完全开放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终端厂商在大计算力时代进一步向外发展,进入智能生活的关键
车锦记
在车机互联的探索路径中,无论是整机厂商跨界做硬件,还是先从系统,驾驶舱等环节切入,背后都有一点:大小终端无缝连接,甚至智能控制,是5G时代演进的必然应用趋势。
但我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多年,会毫不犹豫地跨界重建团队毫无疑问,我有些担心:不同的厂商很难形成对彼此硬件的流畅连接和操控,所以我只能全靠自己掌握另一层类似于前述主机厂的担忧:软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主机厂之前积累薄弱,很难接受完全交给其他厂商的局面
但是,跨界不仅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还有不可忽视的下沉成本其间,尤为重要的是车与机角色的能力整合模式OPPO的回答是,全交互独立据介绍,前述车机解决方案的背后是OPPO打造的智能跨端系统Pantanal作为支撑,它不是独立的软件操作系统,而是链接不同终端操作系统之间通信的中间件
对此,吴恒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造车很谨慎,也很敬畏车级调试和底层软件是嵌入式的,应用和面向服务的软件相对较少但是在嵌入式软件的调试中,对车辆监管系统的要求很高所以在OPPO和SAIC的合作过程中,即使相互融合,也更多的是在驾驶舱领域进行互动,这还不涉及驾驶领域因为用手机刹车肯定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会涉及到汽车调控系统,更多的是在驾驶舱区域,控制客舱加热,座椅按摩,空调开启,娱乐等功能
他继续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OPPO一直在更清晰地思考要不要造车公司还是要在产品的主渠道上做好基础能力和内功,即硬件能力,软件能力,云能力等目前OPPO并没有造车计划,这也是更好地与主机厂形成充分信任和开放合作的基础
据OPPO智行总经理张鑫介绍,OPPO在2019年前后对车和机的趋势做了方向性的洞察,然后赶上了行业发展的红利期,实际上找到了手机和整车的共生和融合。
目前OPPO有车钥匙功能,车载手机闪充,看车链接,车机解决方案OPPO Carlink四个部分。
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车机解决方案,只是提供了一些轻量级低代码架构的边界条件,然后做一个融合体验同时,SAIC的SOA主架构还在他们手里,潘塔纳尔系统的主架构也在OPPO手里,这是双方定义一个密钥握手的条件吴恒刚强调,此次合作从技术集成到未来产品化有一个落地过程,涉及技术预研,关键能力建设和标准建设
至于车机互联的高级发展,吴恒刚告诉记者,早期的车大多是简单的联网或者基本的应用信息展示,第二阶段,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智能驾驶舱体验开始,第三阶段将走向智能出行。
比如在网上约车阶段,上车前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提前打开车窗或空调,上车后,可以根据需要调动车内或手机上的传感器,进行无缝ar导航,视频交互等离开车后,通过手机操作关闭车窗等
生态聚集
汽车互联的底层逻辑是,手机仍然是人们短时间内无法抛弃的关键数字连接入口,汽车也在具备这些能力。
在8月30日举行的2022 OPPO开发者大会期间,SAIC副总裁,总工程师祖思杰在演讲中表示,未来智能电动车将是能够打通整个社会要素的智能终端,串联起乘客包括工作,生活,交通在内的24小时体验我们相信,生态域将和车身域,智能驾驶域,驾驶舱域一样,成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里说的生态域是基于OPPO Pantanal系统的中间件,连接SAIC银河SOA软件开发者平台和移动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是一种高速公路般的链接能力与一般大众认可的Android,IOS等移动操作系统不同,OPPO三年前开始思考的Pantanal智能跨端系统属于一种中间件
OPPO软件战略总监张军告诉记者,中间件是嫁接在OS上的软件层,用来连接不同的设备,实现更好的协调和资源调度。
一方面,中间件系统保持了最大的开放性和友好性,与三个生态设备的系统解耦,保留了生态伙伴本身的系统特性,同时为他们增强了跨端能力另一方面,中间件系统从连接层到端到端云融合中的跨端资源调度,再到基于人的融合感知交互,再到服务流通和服务治理架构分成内部多层后,中间件的能力会比简单的应用层联动更强她进一步解释,这定义为向下连接多个终端,向上连接服务提供商,从而成为中腰容量
Pantanal的核心需求是解决如何突破多元化服务和异构设备的限制,聚焦用户关键高频场景,提供相应的能力支持,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为服务商提供正向循环体系,实现业务共赢例如,在商务旅行场景中,通过Pantanal的连接,她可以收到一系列与出租车,航班,预订,下载等相关的提醒卡片用户决定如何操作它们因此,它还涉及直接连接高德和美团等服务提供商的商业能力
当然,期间具体的连接入口,推送模式,多账号协同等问题也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所以今年推出了Pantanal版本
吴恒刚告诉记者,目前OPPO推进车机互联业务的核心在于先进行能力建设,再建立标准,然后进一步复制推广OPPO主导的ICCOA。
资料显示,ICCOA由小米,OPPO,vivo发起目前其成员包括魅族,中兴等通信工厂,高通,恩智浦等底层产业链工厂,吉利,比亚迪等主机厂或其研究院,以及高德,喜马拉雅等应用服务商
有意思的是,跨界造车或者跨界做手机的厂商也不少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表现出行业间开放参与的期待
没有用户价值的纯商业模式是不会长久的我们认为从技术预研,标准化建设到投产需要三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先把体验做好,再去思考商业化的可行性吴恒刚认为,生态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当一个企业想通过做平台成为大师,很难形成开放的生态OPPO希望未来做一家生态科技公司
未来的相互融合
车辆互联的背后是不同整机厂商对未来万物融合的思考,从技术实现到端云融合的商业路径探索。
吴恒刚表示,未来OPPO要做好手机主渠道,以及其他与之强相关的跨端全场景服务这主要包括三个场景:室内家居,办公,出行场景
为了在未来提供更好的体验,高端智能手机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技术能力,包括硬件基础性能,软硬件核心的垂直整合,端核云的垂直整合等,这将为未来的互动形成更具特色的体验他指出,软件框架能力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虽然早期手机中的软件多为交互UI,但未来的软件会调动很多底层的感知能力,形成更好的交互行为
比如整车用的主芯片工艺,迭代和计算量远不如手机主芯片在充分集成和安全的前提下,手机还将承担未来一些汽车所需的计算能力,以实现更好的数字交互
从发展路径来看,Pantanal不是手机操作系统,未来也不会被定义为OPPO旗下的系统。
OPPO软件技术规划与架构总监洪汉生分析,如果你是一个操作系统,就意味着所有的硬件设备都必须搭载这个操作系统第一,我不认为做一个操作系统,就可以要求全行业所有厂商都装其次,操作系统开发出来,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硬件设备都要有一定的控制权,系统能否运行需要一定的硬件要求第三,对现有的庞大存量设备不够友好当已经有足够强大的Android生态系统时,就要想清楚用户如何选择
潘塔纳尔的建造是一个类似的共同创造过程他继续说,相关团队将与国内十余所核心高校联合研发,近期将考虑开源至少在过去,潘塔纳尔从0到1的发展过程中,每年都有2亿左右的资金投入到产学研合作中,这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
根据消息显示,今年发布的Pantanal 1.0将于明年实现,大部分体验将在OPPO的软件系统ColorOS 13.1上发布。
当然,在日益复杂的设备连接和计算能力需求不断积累和演进的过程中,OPPO仍处于智能计算时代的前期,对于其连接体系的构建也将如此。
洪生告诉记者,潘塔纳尔的建设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按照计划,在1.0阶段,希望连接稳定,本地功耗低或者触摸更准确希望后续能更智能基于不同的人的朝向和不同的设备优先级,系统可以自动连接并提供相应的智能提醒甚至服务
在此基础上,当数据,传感,基础计算融合在一起,融合计算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基于上下文感知,更好的推理和学习,进而支持上层服务。
在服务能力上,最早的重点会放在高频,高价值,用户刚需穿透场景一下子做到大规模是不现实的,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吸引很多合作伙伴也是不现实的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潘塔纳尔的价值和规模增长增长最大的核心在于它的无处不在,从过去找服务的人变成找服务的人其中,我们已经勾勒出了这种高级能力的大致面貌他继续说道
在这个计算能力爆炸的时代,以手机为核心的多终端生态正在开启未来智能生活的大门也给现有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技术连接路径等带来了新的变数这种动态变化成为终端厂商的挑战和机遇但确实只有足够开放,才能更好地融入万物未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