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热点

“商业化”新阶段,北京智能驾驶能否领跑行业?

栏目:热点    时间:2023-10-16 20:19   来源: 云联汽车   阅读量:5048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公交车站的发展,城市抢占了新的高度。当上海获得多重ampamp先试试ampamp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公交车站的发展,城市抢占了新的高度。当上海得到多重先试试机遇,深圳获得了一批明星初创企业,北京也在加快步伐,试图在商业化舞台引领行业。

路测迭代快,北京启动自动驾驶商业化直接射门

日前,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发布了《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实施细则》,并向部分企业发布了首批国产自动驾驶汽车收费通知。

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进入商业试点探索新阶段,对于改变未来出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换句话说,北京启动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第一枪。那么,为什么北京第一个吃螃蟹?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经理吴琼在接受业内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实现了经验积累和技术迭代,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7年12月,北京自动驾驶就开始了相关的道路测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北京市共开通自动驾驶测试道路227条762公里,为16家企业、105辆车发放自动驾驶测试临时号牌644套。路考里程和发放牌照数量全国首屈一指。

此外,针对复杂的高速公路测试问题,北京肯定会选择6条总长143公里的高速公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开放,为自动驾驶汽车营造测试环境。

12月初,马骁智卡自动驾驶卡车已经驶入京台高速,开始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国自动驾驶企业首次在政策开放的高速公路上进行高水平自动驾驶测试。

可见北京在自动驾驶路测方面的政策迭代是非常快的。从整体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来看,北京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今年4月,北京市正式批准北京市经信局和北京经开区共同制定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以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为基础,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据了解,政策先行区适度超前,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是中国第一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

产业链是完整的

而在智能驾驶军备在竞争中,政策利好只是一方面,产业集群、核心技术、人才储备都是这场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北京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完善。以汽车产业区域顺义区为例,形成了以R&D设计为先导,以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基础,以汽车金融、汽车销售、会展体验、共享出行、无人驾驶等业态为延伸的产业生态。

北京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顺义区已聚集中外知名企业230家,其中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宝马R&D中心等R&D和设计企业9家,海纳川等核心零部件企业100多家。同时,顺义还拥有包括滴滴、美团、地平线、中科瑞信、万集科技、中科星途、众安永恒等产业链重点企业。,涉及出行服务、智能芯片、传感器、雷达、高精地图、信息安全等。培养和吸引了近万名R&D人才和18万名产业工人。

不仅仅是顺义,亦庄已经把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作为规划中的四大主导产业。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需要提到的是,小米是在11月底决定入驻亦庄的。北京经开区将玩小米汽车项目链主类型项目的领先将带动优势,促进北京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车辆规格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辆控制操作系统的集成发展。企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有83家企业的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占全国总量的1.21%。其中,42.17%的关联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

当然,产业链的完整只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储备。《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500家,占全国28%,居全国首位。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海淀区占比62.4%,呈集聚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在资本的助推下,北京已经诞生了32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核心技术的积累最终离不开人才储备,但北京估计是这方面有底气的mdash。mdash北京是中国一流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不仅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顶尖高校,还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85国内知名高校。

显然,北京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先天优势,所以企业中的人才为而战;世界上有很多烦恼。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一直言,预计未来2-3年,汽车行业将出现人才快速频繁流动的现象,尤其是具有自动驾驶领域工作背景的高管和汽车软件人才,将成为竞争的重要目标。

全方位引领行业?还是有悬念。

更宏观的来说,要持续有效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除了汽车本身的智能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也很重要,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部署和推动。

11月,经信局发布《北京十四五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将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发展目标。其中,意见指出,在交通领域,将推动应用场景开放,整合各种力量,共同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北京市入选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就要求北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北京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优势显著。然而,在光明的未来背后,北京与其他一些头部城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一方面是立法。相比拥有独立立法权的深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汽车的商业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北京在监管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速。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人大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其主导意义在于,第47条全面规定了L3、L4、L5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能交通处的解释,该条例属于深圳的一种立法,以最重要、最高级别的立法权颁布。因此,深圳将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方式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城市。

另一方面,与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相比,北京没有江浙一带的产业链进行必要的补充。根据前瞻经济学家提供的数据图表,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代表企业分布来看,代表企业密集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在江浙一带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产学研的共同努力。北京虽然在前一阶段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想要在下一个商业化要在阶段引领行业,需要找准发力点,走得更远。毕竟从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离终点很远。

最终谁能全方位引领行业,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