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热点

日美联合氢能源车,继CR-V氢能版,丰田推出新款氢能源车

栏目:热点    时间:2024-03-22 06:42   来源: 易车网   阅读量:7548   

作为本田的竞争对手,丰田则赶在本田与通用合作推出的“CR-V e:FCEV”氢能源版正式上市以前,推出了全新一代氢能源轿车。

01.氢能源车的市场表现如何?

丰田、本田同为汽车行业里氢能源动力探索的先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丰田汽车就启动了氢能源动力计划,但此后氢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特别是第二代丰田Mirai氢动力轿车在2023年的惨淡表现,令丰田公司失望透顶。

虽然丰田Mirai氢动力轿车在美国的销量比2022年增长了31%,但也仅有2737辆。该车型在欧洲的销量则比去年减少了9%至649辆。相比之下,现代Nexo氢能源SUV的销量则更为惨淡,去年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41%为241辆,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79%为128辆。

目前不清楚丰田是否跟进本田CR-V氢动力版,对旗下成熟的丰田汽车进行氢能源改造。但为了抢占先机,以及在美国鼓励的“制造业回流”和“本土汽车补贴”背景下,丰田还是赶在本田CR-V e:FCEV”氢能源版在美国上市前,对旗下Mirai氢动力轿车进行了更新,推出了2024款。

02.丰田与本田氢能源车的架构区别。

本田的CR-V e:FCEV氢能源版,配备了17.7kWh大容量电池。与普通电动车一样,该车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充电,从而减少车辆对加氢站的依赖。

与之相反,丰田Mirai氢能源车仅配备了一块1.24kWh的小型缓冲电池。该车之所以无法装备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因为它根本没有容纳空间。丰田的氢能源车包括中央通道位置,一共安装了3个氢气瓶,而车辆后备厢则仅有300升储物空间,实在没有地方再安装大容量电池了。

与丰田Mirai拮据的空间相比,作为SUV车型的本田CR-V空间尺寸要大很多,并且它仅配备了2个氢气罐,分别安装在后座下方和后备厢里。

CR-V e:FCEV作为前驱布局,驱动电机安装在车辆前轴,最大功率176马力,扭矩311牛米。根据EPA测试标准,本田CR-V e:FCEV仅靠电池可以续航47公里,在加满氢气的情况下续航里程为435公里。

2024款丰田Mirai的动力系统较上一代没有任何变化,依旧采用后驱布局,最大功率182马力,扭矩300牛米,在它的发动机舱里还有一台174马力的氢气发电机。

丰田Mirai所搭载的3个氢气罐总计可储存5.6公斤氢气,根据WLTP测试标准,充满氢气后可续航650公里。丰田这台氢动力轿车的百公里时速为9.2秒,最高时速为175公里/小时。

03.丰田与本田对氢能源动力的理解不同。

通过两车装备电池组的大小不同可以看出,丰田和本田对于氢能源车的理解是不同的。

本田的氢能源动力系统,更倾向氢、电混动。这与目前在售的插混CR-V一样,可以充电、可以加油,不同的是氢能源版车型加的是氢气。

而丰田的氢能源动力系统则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因为它仅依靠氢能源提供动力,如果离开氢气就没法继续行驶。这与本田的“可电可氢”相比,暴露出对单一能源的依赖短板。也许丰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电池采购量,毕竟一辆电车上成本最高的就是电池,而丰田本身又不生产电池。

04.2024款丰田Mirai有何变化?

丰田对2024款车型的电子系统进行了大幅升级,主要体现在丰田驾驶辅助系统上。

新款辅助系统中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变得更加警觉,除正面以外,还能对来自侧面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其他车辆做出提前预警和反应。

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现在则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路况迅速做出智能调整。此外,还新增了紧急转向稳定控制和转弯牵引力控制系统。

2024款车型全系标配了360度环影系统,且新增了手机远程控制泊车,以及数字钥匙功能。

2024款丰田Mirai氢能源轿车在美国起售价50190美元,在德国65990欧元起(约51万元)。

聊车区总结:由于全球范围内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原因,氢能汽车目前尚不具备广泛普及的条件。但放眼未来,也许继锂电池后,氢能源会逐渐取代一部分燃油车的份额,前提是必须获得国家支持。

本次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扎堆与美国车企合作,推出氢能源汽车,正是想依托美国国家支持,先期占据北美市场,以图后续走向世界。但美国捉襟见肘的投资预算和执行力,似乎无法满足快速铺设加氢站的需求。

而即便美国举全国之力投入氢能源基础建设,也无法在那片土地上复制出第2个氢能源版“特斯拉”。因为,只有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秉承开放、包容、合作精神的国家才可以,放眼世界,就只有中国。

最后,你对日本车企拒绝与中国合作,转而与美国车企合作出让氢能源技术,以换取在美国发展氢能源车的前景,如何看待?

日美合作能够抢占全球氢能源车市场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