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漳台缘丛书《曲同调》:两岸唱着相同的曲调

栏目:文化    时间:2021-10-25 13:06   来源: 中新网   阅读量:5477   

“我们唱的锦歌,就是台湾老乡唱的歌仔戏。我们现在唱的芗剧,就是“改良戏”和“歌仔戏”的融合体……”漳台缘系列丛书《曲同调》序言中这样写道。

随着两岸交流深入,歌仔戏研究硕果累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和教育的功能,我们也相信真诚交流与合作产生的文化认同能够为海峡两岸带来可持续的和平发展。《曲同调》就是一本有关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的论文汇编,精选十几位漳台两地著名歌仔戏研究专家学者的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两岸歌仔戏风貌。论坛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延续与创新”为主题在线发起,设置了“两岸文学研究”,“两岸教育与艺术”,“两岸历史文化”三个分论坛。来自海峡两岸近5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漳州锦歌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台湾时新大学校长吴表示,时新大学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在两岸高等教育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道路上始终勇往直前。锦歌植根于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也把锦歌带至台湾,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了“唱歌仔”的新形式。2006年,漳州锦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愿意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延续和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陈彬在他撰写的《台湾歌仔与闽南漳州锦歌》一文中指出,锦歌作为从民间歌谣小调发展到说唱曲艺曲种,其中的一大流派“走唱”就是今日台湾歌仔的翻版缩影;“台湾歌仔”与“锦歌走唱”数百年来在两岸唱着相同的曲调,抒发的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授施沛琳也在《闽南语歌仔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指出,先民带入台湾的民歌、戏曲、歌舞、说唱、乐器和宗教音乐,都在岛内生根开花,繁衍传承,经过几百年的吸收融合,仍保持原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支独秀之花。

在施沛琳看来,漳州锦歌的杂嘴词《土地公杂嘴》,唱词内容是祈求土地公保庇嫁个好老公,这首锦歌传到台湾,变成了《歹歹翁吃抹空》,曲式、旋律结构及词格基本相同;《天乌乌》《鸡角仔,早早啼》是闽南儿歌传入台湾后,编成流行歌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播且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例子。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18日在福建福州开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