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防疫,经济稳定,安全发展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稳定就业和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期记者就如何理解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下半年经济怎么办等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二季度受新疫情等意外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4月份主要指标深度回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应对,及时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把原来的政策往前推,推出并实施了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趋缓,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指标快速回升,由负转正,城镇失业率明显下降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有所回落,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在上半年积极的宏观政策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稳步回升,但产出缺口仍然为负,下半年将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陈说
当前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就是胜利上半年,全国上下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下半年要坚持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智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说
争取最好的结果。
关于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认为,会议以务实积极的态度,正视当前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释放出在三重压力背景下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将政策重心转向更加注重稳定民生的明确信号。
连平说,会议没有特别强调努力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指出要高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换句话说,只要疫情可以预防,民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功能可以有序运行,更高或更低的经济增速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理解「争取最好的结果」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这是确保实现稳定就业和物价目标的重要指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多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不超过5.5%,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降低输入性通胀对我国供求关系的系统性影响,保持国内物价相对稳定,不仅有利于稳定民生,也是供求平衡的重要标志此外,经济复苏要求经济周期不停滞,因此保持国内市场周期平稳有效也非常重要
刘元春说,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根据当时面临的三重压力确定的可是,自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了反复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的外部环境恶化等意外因素的打击经济目标需要根据客观现实进行调整,不应为了实现短期增长而牺牲未来的增长潜力,而应在跨期动态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刘元春认为,只要四季度经济速度达到正常化水平,仍然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充足,韧性和发展空间充足
在王军看来,争取最好的结果意味着短期内增加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不会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但并不意味着被动,而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作为,稳步前进,争取更好的水平比如,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于率先垂范,有条件的省份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做,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都是为了充分调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的积极性
宏观政策要积极。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积极扩大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陈表示,二季度以来,宏观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并将在下半年继续积极作为在宏观政策的保护下,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回升
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社会需求有所恢复,但短期内还没有完全释放当前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于加快重点项目的落地连平表示,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快实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认为,会议对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对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部署,反映出基建仍将是下半年稳增长的关键。
王军认为,目前宏观调控还有很大的空间,宏观政策发力的方向还有很多一是尽快落实上半年已经出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切实弥补内需不足,二是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第三,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平台经济提供更加明确的监管指引,四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楼房交付,稳定民心
陈认为,从下半年宏观政策力度来看,货币政策应进一步降低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同时,优化供给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各种经济结构,疏通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堵点,提高宏观政策传导效率此外,要继续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微观个体对未来的信心,激发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意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