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保护濒危剧种守护山西戏曲文化生态

栏目:文化    时间:2022-08-06 12: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6192   

日前,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与全省人民见面其中,在濒危戏曲剧种云展播板块,我省20余种濒危稀有剧种出现在云端这是一次难得的集合展,这些影像成果将成为我省濒危剧种传承保护的重要资料,弥足珍贵

山西是戏曲大省,我省戏曲数量在历次全国戏曲普查中均居首位2016年原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剧团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山西有38个,数量最多山西的戏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6个急剧下降到最近一次普查的38个虽然山西剧种的体量依然领先全国,但部分剧种的消亡依然令人痛心尤其是现存的38个剧种中,有26个剧种处于濒危状态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濒临灭绝的戏曲成为我们新的使命和挑战

太原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90多岁的徐拓夫是目前仅存的传承人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太原秧歌继续唱下去

作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锣鼓杂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早于昆曲的起源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式原始,粗犷,朴实,是一种用锣鼓唱的原生态戏曲它甚至不需要舞台,道具,服装或伴奏,可以随时表演以前叫穷人的戏尽管外表随意,但这部剧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表演的多是军旅剧现在的锣鼓杂耍已经很少有老艺术家了唱的人越多越老,唱的人越少锣鼓杂耍能持续多久

城阳瑞阳高腔被称为羊羔戏,据说是由山歌和牧羊人哼的小调组成据说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的曲调来自高阳戏剧的杠调相传民国时期,阳高戏,蒲剧名班在台湾演出,观众情不自禁涌向阳高戏舞台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人分散,一些演员被浦剧团高薪聘请,剧团解体,高阳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歌剧为什么濒临灭绝总体来看,一是发行面积小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艺人流失,二是有限的艺人相继去世,传承方式单一,后代短缺,剧目和手艺流失,三是资金短缺,后继乏人等现象造成了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僵局,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低,文化认同缺失

危险的背后是坚韧,坚韧的背后是感人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牵头组织的百戏盛典就像一个个动员令,将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各类戏曲吸引到江苏省昆山市2020年,由广陵翼城秧歌表演团演出的广陵秧歌《烈女传》参加了我省小话剧团在昆山的演出11位老人,其中一些超过700岁,患有糖尿病,一些患有高血压,一些患有腹泻导演郭士德78岁,旅途劳顿到了当地后,他依然不顾休息,加紧排练郭士德19岁时,在村秧歌队刘章当老师他肚子里有38个传统秧歌剧目这几年,他一直记着师父的重托,深感牵挂在女儿的帮助下,他成功挖掘出38个传统秧歌剧目,并将本剧的5个铜卷和剧目编成手稿出版我记得他在昆山亲口对我说:虽然现在广陵秧歌演员老龄化严重,但他们的专业仍然很好,只是缺少色彩鲜艳的演员和舞蹈演员

濒危剧种保护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增加演出机会,加强濒危剧种在舞台上的活跃度,培养新一代青年演员,第二,抓紧时间记录现有的表演材料,形成视频记录,整理各种剧目,曲谱等文件和口述材料,第三,深入研究每部剧的特点和亮点,争分夺秒出成果,解难题,召集专门团队,开展扎实有效的救援纪录片研究下一步,可以为每一个濒危剧种指定各级艺术学校,艺术团,文化馆等单位,让他们结对学习保护,传承和表演,参与帮助濒危剧种组织上课,让这些濒危剧种真正得到表演,演出和传承

去年,我省出台了《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为不断激发我省濒危戏曲剧种的生机和活力,提出了加大抢救力度,深入挖掘整理,加强剧目创作,培养人才,改善演出条件,支持院团建设,搭建展演平台,推进惠民演出,加强普及,扩大社会影响等10项具体措施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将二十六个剧种列入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名录,每年购买每个剧种100场戏曲公益演出,每场补助50万元,切实提高濒危剧种的生存发展水平有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艺术家们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除了支援,大家都在积极寻求自救措施暂时的生命危险已经逃脱,濒危剧种有望迎来新生,进入良性循环晋剧这棵大树上的小花正在一朵一朵地迎来新的绽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