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全球视野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昨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从全球视野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时代特征。
长三角发展的挑战
上海2016年投入研发创新的经费支出是1049亿元,研发强度是3.82%,远高于发达国家的2.4%。此外,江苏、浙江等大部分省市的研发强度也均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所以说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到了一个由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从全国来讲,香港的研发强度虽然只有0.73,但香港有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有世界一流的直接融资中心,而且香港有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包括航运、贸易、专业服务。
对此,张燕生认为,如果沿着这个态势往前走10年,未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定会在全球世界经济群中有一席之地。
在经济发展中,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占有重要比重。长三角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进入一个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在打造一流大所、一流科研院所、一流科技创新的平台和一流的创新驱动的龙头企业,这么一个新时期和新起点。
如今,支撑长三角地区过去高速增长的重大需求峰值已过,上海外资从事的产业大部分都是汽车、芯片、生物技术。因此,长三角未来要想形成重大需求新峰值,要在改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创新环境,以及引进创新驱动的人才等方面要不断努力。
从产业结构来说,我们面临着三个转变:如何从代工和贴牌走向自主?如何能够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如何能从过去的简单模仿走向科技创新?我们要做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
未来如何发展
最近,张燕生和研究人员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14亿人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富起来以后仍然享受住小房子、开小车和吃小餐,来发展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果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我们会发现长三角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技术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发生一个重大的调整。
在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方面,上海与纽约等城市相比,还有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的空间。张燕生认为,养老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新能源、教育培训、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是中国成长性最好的产业。
对长三角一体化来讲,一个是苏浙皖集聚,一个是上海向中心城区和CBD集聚。还有一个是优质要素的集聚。对长三角来说,要在下一步的转型升级中间形成新的动力,才能够率先成为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