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把握窗口期,中国对美出口大概率延续高增长
沈建光:把握窗口期,中国对美出口大概率延续高增长
供需缺口短期难以消除,通胀高企等因素决定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美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中国着眼于供给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美国践行现代货币理论政策强力刺激需求,供给恢复显著滞后由此导致疫情以来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中国对美出口持续高增长,完全逆转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颓势
展望2022年,供需缺口短期难以消除,通胀高企等因素决定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中国对美出口大概率延续快速增长态势长远来看,中美博弈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但经贸关系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应对策略的核心仍然在于顺应全球化潮流,对内不断深化改革,对外持续扩大开放,强化合作
疫情促使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疫情以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践行MMT政策,供给修复显著慢于需求拜登政府大规模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依靠直升机撒钱强力刺激需求侧,对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导致复苏结构极不均衡,突出表现为供给侧恢复滞后2021年美国零售超预期上涨,截至2021年11月已达到2017年11月水平的131.3%,显著超过疫情之前,供给侧恢复则显著滞后,在疫情反复延缓复工复产,港口货物处理能力有限推动运价飙升,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产能始终无法完全释放,截至2021年11月美国工业总产值仍不及疫情前水平
中国的应对则截然不同,更加着眼于供给侧,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恢复态势相较于美国直接补贴居民,刺激需求侧的做法,中国采取的六保政策更加倾向于从企业端发力,如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提供专项贷款,财政贴息,发放定向补助,支持地方政府两新一重和抗疫相关支出等,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疫后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疫情以来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并非加征关税等因素可以扭转中国海关数据显示,疫情以来美国对中国机电,机械,中间品等进口依赖度有所提升2020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出口构成中,机电,机械类商品份额高达43%,塑料橡胶,车辆船舶,玻璃陶瓷,化工产品等中间品份额较疫情前水平均有抬升美国对关税排除商品的选择也印证了这一点,2019年至2021年5月美国陆续公布33批关税排除清单,其中机电产品,机械设备占全部近2000种商品数量的比重接近一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4批关税清单商品对美出口金额均显著修复,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大幅降低
2022年美国对中国需求依然旺盛
展望2022年,供求关系仍将主导中美经贸走势疫情反复之下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供需缺口短期难以消除,通胀高企等因素决定了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美国供需缺口短期难以消除,中国制造仍不可或缺。
一是劳动力短缺依然严重一方面,美国市场结构失衡严重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私人部门合计职位空缺数仍为疫情前水平的2.11倍,其中制造业,休闲酒店业,零售业,批发业分别为2.77倍,2.65倍,2.48倍,2.19倍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永久性失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20年8月至今,美国劳动参与率修复十分迟缓,几乎稳定在61%~62%区间,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近1.5个百分点
二是生产端修复仍然滞后2021年12月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刚刚接近疫情前水平,但近期奥密克戎新毒株开始大流行,叠加劳动率短缺,为复工复产再次带来不确定性原材料涨价正持续压缩下游行业利润,美股2021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能源,金属等大宗价格大幅抬升之下,原材料,公用事业等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较疫情前明显提升,下游工业,消费品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明显打压制造业投资也处于低位,2021年三季度末,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环比折年率仅为1.8%,较上期大幅下滑,投资恢复缓慢对制造业扩大产能形成制约此外,全球缺芯仍将拖累汽车产业链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和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晶圆厂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2%,接近饱和,芯片扩产能周期在1~2年左右,本轮芯片短缺可能持续至2022年第二季度
三是运输瓶颈解决仍须时日国际运输方面,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合计约占美国海运集装箱吞吐量的40%,但疫情以来上述两个港口运营效率低下,2021年11月洛杉矶港出口空箱比仍高达77%,平均轮班在港时间依然超10天,受此影响2021年以来美西航线与美东航线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内运输方面,美国卡车运输协会2021年11月预测,美国卡车司机欠缺数量比疫情前增加了30%,缺口达8万人,司机短缺也制约运输瓶颈的解决
劳动力短缺,生产修复滞后叠加运力瓶颈,预计美国供给瓶颈或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商品需求缺口短期内难以消除,中国制造对美仍不可或缺。
美国通胀高企,价格压力之下对中国商品需求进一步抬升。
非均衡复苏之下的供需缺口扩大是本轮全球通胀的直接肇因,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流动性泛滥也是重要推手2021年至今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创下近五年新高,2021年1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8%,创下1982年6月以来同比涨幅最高纪录
六大因素将推动美国通胀继续保持高位。
一是欧美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滞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二是产出缺口仍然存在,供不应求引发价格上涨压力,供需方面的不匹配短期之内难以缓解。各类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三是工资上涨过快在劳动力短缺之下,2021年11月美国私人非农时薪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7%,其中休闲酒店业,专业商业服务,仓储运输等行业涨幅排名靠前
四是能源短缺全球推动碳中和战略导致供需矛盾,决定了能源价格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动力保持高位,美国2021年11月CPI能源分项大幅走高,同比上涨33%
五是美国楼市热度较高房贷利率宽松,居民部门杠杆率不高,补库存需求旺盛和企业乐观预期,将共同支撑2022年美国房价与房租保持在较高水平
六是输入性通胀疫情暴发后,美国自各经济体进口制成品价格明显攀升,与2020年初相比,当前各经济体制成品价格大多涨幅在3%~8%之间,其中加拿大更是上涨15%
守好中美经贸关系压舱石
经贸关系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中美来讲都至关重要。
对中国而言,应对策略的核心仍然在于坚持顺应全球化潮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合作做大对美出口一举两得,对内可支撑国内经济增长,对外可持续筑牢中美经贸关系这一压舱石,2022年,中国如能充分把握美国供需缺口仍较大的窗口期,多措并举保障产能,则对美出口延续高增长仍可期待
一是持续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综合运用新一轮减税降费,中长期贷款,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对制造业助企纾困和发展的定向支持力度。
二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加快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是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力度,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着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迁移。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没有停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交出了一份辉煌的成绩单。
四是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完善成果应用转化体制,完善相关立法政策,制定数据交易和技术等相关规范,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